“不用社交,还有工资拿,简直是社恐福音!”“300元一天?麻烦给我签30年!”……近日,一则中华凤头燕鸥海鸟监测员的招聘启事火了。
这份工作地点在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宁波象山韭山列岛、温州平阳南麂列岛3个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驻岛,工作内容包括“守岛、观鸟、看海”,日薪300元,被广大网友称为“最有诗意的岗位”。
在碧海蓝天中与海鸟为伴,观察“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的繁衍,这份研究工作是否如想象中一样浪漫?近日,笔者采访了相关人士,听听他们的说法。
20天收到4700余份简历 研究团队遇到“幸福的烦恼”
今年2月24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团队与舟山、宁波、温州三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发布了招聘启事,向全社会招聘13名海鸟监测员。
“截至3月15日报名结束,今年一共收到4700多份简历,让我们又惊喜又烦恼。”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团队负责人范忠勇告诉笔者,令团队惊喜的是,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多了近千人,公众参与保护的热情更高了。而其中大部分是“无效”报名,又成了团队“幸福的烦恼”。
根据招聘要求,这份工作每年有两个工作时间段(4~6月和6~8月),每次一组两人在岛上生活两个月,岛上建有宿舍,有网络信号,需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无特殊情况不能下岛。
每年4~5月的燕鸥繁殖季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监测员需要每天不断看监控作记录,有时可能会忙到晚上。
而在报名简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毫无观鸟经验,以及因“诗意”慕名而来的“观鸟小白”。
“监测员起码要有一定的观察经验,能够辨认鸟类,我们需要对岛上的燕鸥作迁徙和繁衍的观察记录,其次野外生存能力也必不可少。”范忠勇说,这些记录信息,对于团队研究中华凤头燕鸥的迁徙、繁衍尤为重要,驻岛监测员的责任重大。
真正的鸟岛生活是怎么样的?笔者采访了往年曾经登上过保护区的监测员。
今年29岁的观鸟爱好者周涛家住定海北蝉,去年初,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后,他投了一份简历应聘海鸟监测员,并在去年7月顺利登上了五峙山列岛。
周涛在岛上的生活很纯粹,每天7点起床,用望远镜和监控观察记录岛上的燕鸥种群,记录环志,与另一名海鸟监测员交替进行,直至入夜。岛上没有空调,需要自己烧饭,偶尔还会遇到断水、停电、大风大雨、蛇虫鼠蚁等。
困难再多,但每一次发现雏鸟破壳的惊喜,有时还能看到“千鸟迎宾”的奇观,这一切,都让周涛感觉“人间值得”。
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 给保护工作带来新活力
存在一定门槛且责任重大,海鸟监测员为何不由专业科研人士担任,而是要招募社会公众、鸟类爱好者?
范忠勇告诉笔者,更多社会公众的持续参与,将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活力。
五峙山列岛的鸟类保护史印证了这一点。
自1986年起,马目村民王忠德守护五峙山列岛鸟类30多年,被称为“东海鸟王”。
2001年,五峙山列岛被列为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舟山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全面接过保护工作的接力棒,持续加力守护鸟岛。
2015年起,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浙江自然博物院开展合作,每年招募青年志愿者担任岛上的鸟类监测员,一些“90后”“00后”开始走上保护鸟类的道路。
去年,五峙山列岛已经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56只,新孵化8巢,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之一。
与五峙山列岛隔海相望,金塘岛上水獭的保护走的是同样的路子。
2023年10月,金塘水獭保护站成立,保护团队培训了一批金塘当地水獭监测员、志愿者。团队还建立了一个大微信群,吸引了不少热心市民加入,共同持续更新水獭脚印、尿液等踪迹,帮助团队研究水獭的生活习性和分布规律。
今年3月20日,金塘水獭保护站发布公告,新招募50名水獭公益监测员,其中特别注明欢迎金塘本地居民参加。
“金塘岛的水獭种群并非生活在人迹罕至之处,而是生活在城镇河流、农田及周边,完全可以由社区参与进行保护。”金塘水獭保护站负责人说。
最近一次的舟山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舟山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已接近全省已知物种的一半,水鸟数量超过全省已知物种的50%。据保守统计,目前舟山有发现记录的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植物超过43种。近年来,舟山社会公众发现或救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年,舟山老百姓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走出‘圈地自萌’的旧模式,由专业力量主导,全社会参与,社区共同保护正在成为当下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新选择。”舟山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浙江工人日报通讯员 陈逸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