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从选择适合的专业开始

2021-04-16 来源:作者授权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作者:刘艳杰,系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根据职业探索相关理论,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如果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我们有在考虑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职业规划的意识。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更有利于实现我的职业规划。


  勾画未来职业蓝图,要充分了解自我和职业

  什么是职业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基础之上,对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初步的确认,并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勾勒出蓝图。由此可见,要进行职业规划,有几点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了解自我

  你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是什么?你对从事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兴趣,还是对强调创意、理念的职业有兴趣,你是对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有兴趣,还是对操作与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有兴趣?

  二是了解不同类型的职业

  我们观察下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哪些人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社区工作者、职业咨询师、护士、培训师等从事的工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机械工程师、技术人员、工程人员等大多时间从事与机械、工具打交道的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分析师、会计等大多从事与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艺术创作者、文学工作者、基础科学的研究者等多从事与思维、创作打交道的工作。

  如果对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有兴趣,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与数据打交道的职业有兴趣,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计学等专业很适合;如果对工具和机械打交道的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工学类的专业,事实上工学类专业数目、招生人数是最多的,比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化学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等;如果对与理念、思维打交道有兴趣,可以选择哲学、艺术、历史学等专业。

  三是分清职业的“艺术照”和“生活照”

  在很多的电视剧中看到从事广告设计的人,他们似乎都在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里工作,他们被很多时尚的事物包围着,这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职业,不是现实职业生活中的职业。再比如,很多高中生都不想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能只是因为不喜欢班上的某位老师。同时也要注意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选择。如果父母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往往也会推荐你去选择,如当律师的父母推荐你读法学,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又如当医生的父母反对你读医学,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父母的意见虽重要,但最重要的依然是你个人的选择,毕竟,只有你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四是要把变化的因素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中

  一个人的生涯发展阶段不同,职业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对高中生来说,因为处在探索阶段,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很重视“多样性”和“自主性”,这个职业是不是有趣,有多大的自主权等。父母所处的阶段基本是维持阶段,他们会特别看重“稳定性”,这是父母和孩子经常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另外,不能指望一份职业能满足你所有的需要,比如找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近,别人加班我加薪,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都是非理性、不可能实现的想法。要认识到,不管是什么职业,可能都只会部分地满足你的需要。

  根据职业规划选专业,策略因考生而异

  实际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学生职业倾向并不是这么的明显,在职业领域,大部分的职业对能力需求的划分也并不泾渭分明。那么如何根据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呢?不同的考生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选择:选择基础学科相关专业

  如果还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对于这一类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学科或专业。比如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等,这些专业经常被称为“根学科”,比如物理学是所有工科类专业的基础。如果考生对基础学科没有兴趣,也可以选择专业分流和转专业政策比较宽松的高校,比如有的高校允许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转一次专业,学生可以在高考时初步选择一个专业,入学后再决定下一步的选择。

  有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发展领域:选择宽口径的专业

  如果考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对未来职业领域比较明确,但是还没有聚焦到具体哪一种职业上,建议去选择宽口径的专业。宽口径专业指的是适用性比较强的专业,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和专业,比如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就是相对宽口径的专业。选择宽口径的专业有助于学生多方面的探索,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可以再往窄口径的专业上发展。比如考生想选择商科,但具体学习哪一个专业还不确定,就可以先选择经济学专业,将来可以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保险学、财政学等方向发展。

  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对口专业

  如果考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专业时就较容易了,特别是将来想从事的是专业性职业,可以选择对口的专业。专业性职业是那些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比如建筑师、精算师、会计、牙医、工程师、律师、医生、药剂师、护理、兽医、心理咨询师等,从事这些专业性职业的人被称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通常要受到其所从事的行业长期而又严格的专门训练,如果在大学里学习的不是此类专业,将来很难转向这些职业就业。如果考生的职业目标不是此类必需在大学里经过严格训练才能从事的职业,也可以多方考量再做决定。

  从院校类型上来看,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与职业很多是一一对应的,比如文秘专业对应秘书职业;在应用型本科,专业与行业经常对应,比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对应的是房地产行业;在研究型大学,专业通常都是与科学的分类对应的,职业和行业的特征并不明显,比如在研究型大学里,没有文秘专业,但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也能胜任文秘这样的职业。

  从用人单位来看,小微企业往往更看重专业对口,聘用的毕业生可以马上对口到职业岗位并开展相应的工作。对于大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潜质,以及将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具体职业来看,一个职业可能多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能胜任,比如新闻记者,不见得都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才可以从事,学经济学的可以负责财经类的新闻采编,学法学的可以到法制类的报社工作,这也是专业对口。再比如国际商务人员这个职业,可对应的专业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多个专业。

  对于大部分雇主来说,毕业生通常被希望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具备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能力,二是具备通用知识和通用能力,三是具备某些行为、态度上的特质,如主动性、适应性、批判思考等。专门知识和专门的能力,通常是学了某个专业后,得到了训练。比如通过学习美术专业,学到了色调感、浓度感、线条感、形象感这些专门的知识和能力。通用的知识和能力,是每一个学科专业通过第一、第二课程都可以训练出来的,比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对考生来说,考虑职业规划时,重点要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多大程度上需要我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如果是很大程度,那就要选择与职业对口的专业,如果是一般程度,可以选择与职业相关的专业,如果是不必要具备,那可以选择的专业范围就更大了。

  专业审慎选择,重视个人能力培养

  对高中生来说,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大部分考生对自我、对职业世界、对大学和专业都缺乏充分的探索,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也会发生调整和变化。所以笔者建议:

  一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认真审慎,不要用“我适合读所有专业”这样不合理的假设欺骗自己,必须要从众多的专业中做出选择,可以从大到小,先选学科,如从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中选择出一个学科门类,再从选定的学科门类下选择专业类,比如文学门类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新闻传播学,最后从专业类中选择具体的专业。还有一个办法是排除法,把自己最不想学的专业排除。

  二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应对变化和调整。高考专业志愿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会对你的职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决定你职业发展因素的是个人的品行、素质和能力,这恰恰是高等教育特别重视的“人的培养”,而不是“某个职业人的培养”。一所好的大学,要能给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很多资源进行探索,比如“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一时对学科专业和个人兴趣能力进行探索。一所好的大学,还要给学生很多的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规划编制课表、选择专业,这就是个性化的培养。身处其中的学生就是要利用好这些资源、这些条件,在探索中找到方向,提升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