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被填表、考评、比赛压得喘不过气,谁给教师减减负?

2019-02-18 来源:光明时评


本文来自光明时评,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2019年我们将)推进教师权益保障,出台制度性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实行目录清单,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创设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在日前召开的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

减轻教师负担再次被提及,让人值得期待。最近的一次则是教育部长在1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态,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2019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密集的表态,无疑释放了清晰的信号。

一谈到负担过重,中小学教师群体就有道不尽的苦,每次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都有很多教师现身说法。

教师负担过重,不在教书育人累,而在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在于各种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也就是大家戏称的“表哥”“表叔”,让教师疲于应付,让教学成了教师的副业。

近年来的有些“进校园”成为了其他部门推动“重点工作”标配,也成为教师负担的一大来源。有些活动随意性强、缺乏计划、频次多,落实过程又重留痕轻实绩,学校的参与其实就是配合,填问卷、做材料、拍照片,最后演变成了文件进校园。

大量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事务,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占用了教师钻研教学、看书充电的时间,也让教师疲惫不堪。不仅如此,过多检查、考核、评比还可能导致教师在应对工作中迷失,分不清工作的主次,甚至养成形式主义、不务正业的工作作风。

这些问题的背后,一是地方对教育的专业性和学校管理的独立性缺乏了解,混淆了学校的职责;二是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在作祟,图热闹、讲排场、慕虚名的工作方式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给教师减负,首先要清理规范。清理各项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严格“进校园”的准入审查,规范工作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进校园数量,减轻学校、教师负担。要有计划地开展,避免临时性。要加强统筹,比如设立“活动周”,统一开展,避免频繁地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给教师减负,还必须从根子上纠正形式主义工作作风。优先发展教育,不是件件工作都要拉上学校,这反而可能构成干扰。地方政府应该真正尊重教育的专业属性,尊重学校管理规律,给学校留出一片独立空间,让教师可以不受干扰的安心、静心从教,专注教育、专注教学、专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