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江湖几年,奇葩也见了不少,小编表示,凭自己这几年历练出来的心理承受能力,基本上对奇葩已经见怪不怪了,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澎湃新闻最近就报道了一则“教育创新”的新闻——家里蹲式教育。小编记得小时候跟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常常被大人们开玩笑,问以后上什么大学,若干个选择里,总有一个家里蹲,一长串的话绕口令似的说起来也着实有趣,没想到事隔十几年,还真出了个家里蹲的,没错,就是那个坚持不让女儿上学,自己亲自出马在家教育女儿的父亲的新闻。
小编看完新闻后表示心塞,实际上家里蹲也不是没有,但问题是你一没有专业知识,二没有专业器材,三没有专业环境,四你女儿没病没灾,搞什么家里蹲,这是在剥夺儿童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还美其名曰“创新”,那哪儿是创新,分明就是无知!学校能提供的可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这一项功能,学校是一个交际的场所,儿童在这里学习的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所谓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其中交际、人际交往以及人格完善的过程。人是社交动物,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更为重要是社会功能的成长和完善,学校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社会,它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树立群居生活的观念和规则,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它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所有做父母的都不要自以为是地剥夺自己孩子本应享有的正常成长阶段,那绝对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理由有多堂皇。
好了,小编在这里其实是想说一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常态的,上面那位父亲只能算是教育工作的变态。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工作者其实就是指教师,一般教师是按照学段划分的,幼教、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另外特种教师即特教和培训机构教师。不同学段的教师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大相径庭的,就比如幼教,因为幼儿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幼教只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和开发,不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幼教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主动性;与此相反的是大学教师,因为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成年,心理生理相对成熟,因而大学教师最注重知识的教授,心理关注最少,大学教师因而也更侧重科学研究能力;相比之下,中小学教师则要两方面兼顾,既然注重学习方法、知识的教授,又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是与人相关的工作,作为教师来讲,传道授业解惑,不论是哪个学段的教师,自主性、科学研究乃至学习方法这几方面的技能都是缺一不可的。
想要看看自己的“教师力”如何,戳我们下面的测试吧。